软件介绍
腾讯ima.copilot是一款面向学习和办公场景的AI智能工作台,以知识库为核心,整合了搜索、阅读和写作功能。它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,支持全网信源库和用户个人知识库的双重数据来源,帮助用户高效获取和管理知识,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。
ima.copilot的核心功能
知识获取: ima.copilot通过全网信源进行智能问答,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知识,并将优质内容整合到个人知识库中,方便后续管理和使用。
打造专属知识库: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构建个性化知识库,利用ima.copilot的定制化回答功能,辅助完成论文、作文、文案等写作任务。
智能写作辅助: ima.copilot提供多种写作模板,支持论文、作文、文案等一键生成,显著提高写作效率。
功能介绍
打通搜、读、写,从信息获取到创作输出
ima的问答模式包括“基于全网”和“基于知识库”两种。前者利用全网信源,尤其是腾讯系产品的优质内容,提升答案质量。针对专业领域,还支持“深度研究”,从广度和深度拓展问题,提供结构化回答,并支持生成脑图。
“文档解读”功能支持对知识库文件或本地文件进行解读,AI会自动生成总结并提炼要点。
“智能写作”功能支持从本地或知识库添加参考文档,提供论文、作文、文案等多种写作模式,创作过程中可随时通过输入“/”唤起AI辅助。
沉淀个人专属知识库,越用越懂你
与普通AI应用不同,ima的数据来源包括全网信源库和用户个人知识库。知识库支持添加本地文件、公众号文章、网页链接、笔记及问答结果。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搜索、阅读和写作。个人知识库运用RAG技术,将用户知识向量化存储,挂载到大模型上,为通用大模型添加“记忆”。长期使用后,ima会越来越懂用户,成为用户的“第二大脑”。
ima问答面板:基于全网和基于知识库问答
拥有个人知识库的ima可以成为用户的专属AI助手,尤其适合金融、法律、科研、教育等领域专业人士,帮助他们快速研读研报、分析财报、剖析法律条文、阅读论文等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人们从“AI通用大模型”时代过渡到“个性化AI应用”时代,AI逐渐融入个人工作和学习,使未来方式更加高效和智能。
使用方法
第一次打开软件时,界面看起来像浏览器,又像笔记软件或剪藏工具,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。
实际上,软件是基于浏览器技术构建的,打开安装目录就能看到相关文件。
第一步,尝试直接搜索内容,比如输入“Ghost-Downloader3”,软件会快速找到相关答案。
搜索结果中会显示果核以前发布的内容。
第二步,点击跳转后,可以在详情页面进行问答。如果对某个软件有疑问,可以直接向ima提问,无需在评论区等待解答。
第三步,将感兴趣的内容加入知识库,ima会学习这些内容,用于后续回答和创作。
第四步,搜索时可以使用简短关键词,即使忘记具体名称也能找到相关内容。
默认搜索结果来自网络,质量与搜索引擎类似。但如果收藏内容较多,ima会优先从收藏数据中整理结果,提升搜索质量。
对于喜欢收藏内容的用户来说,ima非常友好。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收藏后遗忘的内容,避免翻找的麻烦。
由于ima具备浏览器特性,深度使用时可以将其作为专门的浏览工具。看到需要的内容,点击按钮即可收藏,类似于添加书签。
用户还可以手动输入链接或添加笔记,丰富知识库内容。
ima的笔记功能也很有趣,可以用来记录日常事务,比如:“今天头痛,在小红书上发现了一个记录头疼的软件「我的头疼日记」,链接是:XXXXXX。”
不只是软件,其他笔记内容也可以保存到知识库,形成个人助理。用户可以询问某个软件或当天发生的事情,数据量多时,ima会生成有趣的分析结果。
例如,记录每天的梦境、工作内容或编程收藏,ima会进行分析和总结,让数据“活”起来。此外,ima还支持生成简单AI图片,添加表情和图片,增加可玩性。
用户还可以让ima生成文字内容,比如:“帮我生成一份心情日记模板。”
生成效果不错,整体体验良好。不过,ima目前最多只能存储1G数据,适合保存网页和文字内容,存储图片则不够用,这可能成为未来的收费点。
对于担心数据转移问题的用户,可以将ima视为软件智能收集箱,完美满足软件爱好者的需求。
用户还可以利用收藏数据进行二次创作。如果未来增加浏览器插件、访问他人知识库及手机版本,ima的功能将更加丰富有趣。
用户评论